在SMT贴片加工行业中,三防漆涂覆工艺对PCB组件的长期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然而,许多电子组装企业往往忽视了一个关键环节——涂覆前PCB表面的清洁度。研究表明,清洗可以使涂层附着力提高50%,清洁度不达标直接导致涂层保护效果大打折扣。
为什么PCB表面洁净度至关重要?
PCB组装过程中,板面会残留多种污染物,包括离子污染物、非离子污染物和微粒污染物。这些污染物若在三防漆涂覆前未被彻底清除,将会导致一系列质量问题:
-
离子残留物(如卤化物、盐)可能导致电化学迁移和短路故障
-
有机残留物(如树脂、油污)会使三防漆附着力下降,引起分层和开裂
-
微粒污染物(如灰尘、纤维)可能穿透涂层,形成渗透通道
更为关键的是,即使使用免洗焊剂,仍会有或多或少的残留物。对于可靠性要求高的产品,这些残留物仍然是不允许的。军工电子组件甚至强制要求进行清洁,无论使用的是免洗还是非免洗焊剂。
IPC清洁度标准的核心要求
IPC标准对三防漆涂覆前的PCB表面清洁度有着明确要求:
1. IPC-A-610E-2010三级标准
这是电子组装最高可靠性标准,它要求在三防漆涂覆前,PCBA的表面清洁度必须符合三级标准要求。这一标准主要关注离子污染和表面残留物的水平。
2. IPC J-STD-001
该标准针对焊接组装件,定义了离子污染物的限值。一般来说,离子污染物(如氯化物、钠离子)应不超过1.56 μg/cm²,非离子污染物不超过2.0 μg/cm²。对于航空航天、医疗等高可靠性应用,要求更为严格。
3. IPC-TM-650测试方法
这是IPC认可的测试方法,包括:
-
表面绝缘电阻(SIR)测试:要求初始SIR值≥1×10⁹ Ω,在85℃/85%RH环境老化后≥1×10⁸ Ω
-
离子色谱法:用于检测氯化物、溴化物等可电离污染物
-
介质耐压测试:验证涂层后的绝缘性能
清洁度等级的量化标准
根据IPC标准,PCB表面清洁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量化和评估:
-
离子污染等级:常见标准要求离子污染物低于1.56 μg/cm²
-
视觉检查标准:在20-40倍显微镜下观察板面,应无可见残留物、指纹或氧化斑点
-
SIR测试值:通常要求测试后绝缘电阻不低于5000MΩ
不同应用场景的清洁度要求有所不同:
-
消费电子产品:可适当放宽清洁度要求
-
工业控制产品:需满足标准IPC清洁度要求
-
汽车电子:要求更为严格的清洁度控制
-
军工航空航天:最高清洁度等级,几乎不允许任何残留
清洁度不良对三防漆涂覆的影响
PCB表面清洁度不足将直接导致三防漆涂覆后出现多种质量问题:
-
附着力下降:研究表明,清洁度高的表面(如St3级)比清洁度低的表面(St2级)涂层附着力提升30%以上,划格法附着力评级提升1个等级
-
涂层分层:树脂残留物可能导致保护层分层或出现裂缝
-
电化学迁移:活化剂残留物可能导致涂层下的电化学迁移,导致涂层防裂失效
-
霉菌生长:有机污染物可能促进霉菌生长,影响电路性能
在盐雾试验过程中,清洁度高的St3级试样涂层的破坏强度比St2级试样涂层高70%以上,且St2级试样涂层的失效速度显著大于St3级试样。
达成标准清洁度的清洗工艺
为确保三防漆涂覆前PCB达到IPC清洁度标准,可采用以下清洗工艺:
1. 清洗方法
-
湿法清洗:使用去离子水、有机溶剂或水性清洗液,有效去除离子和有机残留
-
超声波清洗:利用高频率声波(高达40 kHz)产生的微观内爆来松动顽固污染物
-
手动清洗:适用于小批量生产,使用刷子和清洗剂局部清洗
2. 清洗流程控制
-
清洗时间:确保足够长的时间以去除所有污染物
-
清洗剂温度:适当温度可提高清洗效率
-
冲洗水质:必须使用去离子水,防止二次污染
-
干燥环节:确保PCB完全干燥,避免水渍残留
清洁度的监控与测试方法
为确保三防漆涂覆前PCB清洁度符合要求,可采纳以下测试方法:
-
目视检查:在UV光下检查残留物,要求完全固化,均匀覆盖每个引脚及焊点上,无空洞起包,纹波裂纹,桔皮现象
-
溶剂萃取测试:通过测量萃取液的电阻率来评估离子污染程度
-
离子色谱法:精确识别和量化离子污染物种类和浓度
-
表面绝缘电阻测试:评估污染物对电气性能的影响
结语
PCB表面清洁度是确保三防漆涂覆效果的关键因素,直接关系到电子产品的长期可靠性。作为SMT贴片加工企业,应当建立严格的清洁度控制体系,遵循IPC相关标准,确保三防漆涂覆前PCB表面洁净度达到规定等级。
只有从工艺控制、清洗方法、检测标准等多个环节入手,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三防漆的保护作用,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,在激烈的电子制造市场中赢得更多客户的信任与青睐。